
画中的老人体态硬朗,神情自在,只是容颜已改。或许眼尖的人早认出来了,这是
几十年来,尊龙唯一确定的是:自己出生在香港,被一个没结婚的上海女人收养。
那时候,养弃婴可以从政府手里得到补助,女人就是靠着这点微薄收入,才让小小的尊龙有了一个“家”。
长大一点,养母愈发嫌他累赘,最终还是抛弃了尊龙,把他卖到了香港春秋戏剧学院。
有次甚至被殴至严重受伤,却根本没钱看医生,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裁缝来帮他缝了八针。
艺术功底赋予这个孤苦小男孩一股富家公子的气质,而后来我们看到尊龙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仪态,暗藏了当年学京剧的血泪。
跟着戏班去演出时,他被一个美国家庭注意到。他们非常喜欢尊龙,决定资助他去美国。
本身学艺出身的他动了当演员的念头,但他全无背景,只能一边端盘子一边学习。
他最终征服了美国人,通过无数剧团的面试,如一颗蒙尘珍珠,终归要惊艳四方。
时间倒回90年代,因为《蝴蝶君》火遍全球的尊龙,成为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男主角的第一候选人。
得知这个消息的尊龙非常兴奋,因为片中的小豆子在戏班的经历,像极了他自己。
这些因素,促使了他想演程蝶衣的决心,他甚至自降片酬,推掉几部好莱坞大制作。要知道,在成熟的好莱坞体系,演员的片酬是不能自控的。
而媒体报道写的却是尊龙嫌弃片酬太低不肯出演,他成了忘恩负义,耍大牌的反例。
一心扑在角色上的尊龙却无知无觉。为了出演国产影视剧,他拒绝了那部成就梁家辉的《情人》,推掉过大制作《艺妓回忆录》,回国拍了部没人知道的《乾隆与香妃》,还有完全配不上他气质与实力的农村题材电影《自娱自乐》。
《自娱自乐》里尊龙演一个农民。为了琢磨人物角色,他婉拒所有邀约,天天跟农民在一起,在村子里串门吃饭,谈天说地。却丝毫没有察觉媒体正大肆报道他拒绝专访,将“圈钱”“耍大牌”等莫须有的罪名已架在他身上。
因为尊龙不善交际,不懂圆滑,与他合作的导演、制片看不起他,嫌弃他“过气巨星”,有的甚至背地里抹黑他,磨灭他的名气。他分明天真单纯,对所热爱的事物一腔热忱,却不知人们在他身上,各取所需。
“我不是特别会做人,我没有家,没有父母,没有名字,没有读书,没有童年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不懂。”
尊龙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“John Lone”,其中“Lone”概括了他的一生。孤独、寂寞。
甚至事业也没有一路成就他,作为艺术家,尊龙在40岁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40岁以后,他归于孤独。
没有恨过父母、养母,没有恨过诋毁、伤害他的人,也没有恨过命不由已的人生。